自然園的理念
郡上八幡自然園透過露營為教育做出貢獻。
來到自然園的訪客中,學校團體佔很大比例。學生們從老師和學長姐的話語中,對自然園的營火晚會、才藝表演以及木屋住宿等活動充滿各種想像,在眾多學校活動中,他們特別期待這次戶外學習(林間學校)。
我們職員平日致力於幕後工作,讓學生和露營者能夠安全度過時光,不會面臨重大危險,並且持續準備應對自然災害和防範犯罪。露營場與飯店或旅館的服務不同,基本上是自助服務的世界。我們深知,在物資不足、不便利、簡樸而不加修飾,本質上「保持自然原貌」的環境中,我們所提供的是一個「空白」的生活領域,讓人們靠自己而非他人來想辦法應對。
我也意識到,這種「空白」正是培育豐富感性的重要元素。無論收集多少新的「物品」或「資訊」,都無法從根本上持續滿足我們的心靈。這裡是一個難能可貴的場所,讓人們能夠從充滿雜念的日常生活中(與夥伴一起)遠離自己。
雖然環境「不便」,但在大自然中,不可思議地會從心中湧現快樂的情緒。同時,人類本來就具有的從不便中發揮創意的能力、與人連結的能力、解讀自然現象的能力也會受到刺激。我希望自然園能夠長久地作為培育「生存力量」的場所,讓人們能夠享受人生,並持續做出貢獻。

自然園的沿革(會長 三浦太門)
1961年,當時八幡町觀光協會在市區附近經營的20棟木屋讓渡給我們,我們將它們運送到現在的地點,再加上新建的十幾棟木屋,就這樣開幕了。


那個時期正值日本經濟成長期,都市的大企業也進入郡上地方,投入我們連想像都無法想像的鉅資,進行滑雪場、別墅區、高爾夫球場等大規模開發。郡上的許多人都驕傲地歡迎這些大規模開發。在這樣的時代浪潮中,父親感嘆道:「這樣下去,郡上會被都市的大資本吞噬。」但話雖如此,對於資本微薄的我們來說,根本沒有任何對抗的手段。
於是,我們父子倆討論後,基於「做無論砸多少錢都做不到的事情,做無法用金錢競爭的事情」的想法,決定在露營場培育壽命長的大樹來取代高額設施,將夢想寄託於未來。當時我25歲左右,父親將近70歲。父親認為,用兩代、三代來完成一項工作是非常美好的事,完全不在意自己的年紀,想像著人們在大樹樹蔭下享樂的景象而感到心滿意足。
那時候,我家從事山林用苗木培育,知道這塊土地適合種植水杉,所以決定種植樹種為水杉,種了一百多棵。之後透過扦插增加,現在實生苗也不斷成長增加。
這些樹木全都順利成長,經過40多年,最大的樹木胸高直徑已超過1公尺,為我們提供樹蔭。成長程度超出我們當初的預想。再過50年,將有200棵以上胸高直徑超過2公尺的大樹生長,重現恐龍行走時代的太古森林景象。我相信這樣的景象,50年、100年後一定會感動那時的人們。
這些大樹的景象將為人們帶來安寧,創業時的願望「給來訪者安寧,給離去者幸福」(現在展示於郡上八幡自然園正門門柱上),將繼續迎接入園者,創業時的願望不會被遺忘,將會一代代傳承下去。
現代的經營學、經濟學是以如何提高利潤為基礎構建的,但郡上八幡自然園的經營理念完全偏離經營學、經濟學,可能會被經濟學家們嗤笑,但我們堅持獨特的經營方針。接下來簡要記述,請作為笑料。
① 反其道而行
對抗大資本經營 如前所述,我們培育無法用金錢創造的大樹,使用當地素材,花時間手工製作設施等,盡可能避免大量生產的產品。
② 專注於提供社會所需的事物
我們持續探索需要什麼,以及在其中我們能做什麼。
③ 重視環境保護
即使使用者增加,我們排放的焚燒垃圾也減半了。透過分類,焚燒垃圾減少了60%。此外,園內使用的水全部淨化,不排放污水。淨化設施在縣條例制定之前,我們就主動建設了。
④ 我們更關注如何讓顧客滿意,而非營業額
我們的目標是讓顧客、工作人員、合作廠商都能感到安心和喜悅。
露營場有從個人到團體等各種顧客使用,但由於各自目的不同,要找到同時讓所有顧客滿意的方法非常困難。因此,為了在最安心、安全的情況下讓顧客滿意,我們採取客層分離的方式,個人和團體分別在不同日期使用。即使有空棟,除了同類顧客外我們也不接受,我們認為比起增加營業額,消除麻煩更好。
⑤ 幾乎不使用廣告費(或許是無法使用?)
我們珍惜現有的顧客,比起在使用費上加上廣告費,我們認為不花廣告費而給予折扣,更能讓顧客開心。我們持續進行設備的改善和改良,但盡可能避免價格轉嫁。
⑥ 沒有業務員
郡上八幡自然園的業務員就是顧客。業務部門免費委託給付費的顧客。託大家的福,明年度也收到許多預約,真是感激。為了不辜負這份期待,我們正致力於讓明年比今年更加滿意。這是我們的回報。
⑦ 郡上八幡自然園是年輕人+高齡者+婦女層的鬆散集合體
戶外活動的導覽、企劃由全國性的年輕人組織負責。設施的維護管理由銀髮會員負責,維持安全與清潔。餐廳的烹飪由喜歡料理的當地媽媽們(阿姨們)擔任。
⑧ 經營誠實,沒有秘密
從會計開始,設施、衛生面等,我們都注意整備到超過監督機關的指導標準。沒有秘密、明朗的環境,能讓一切順利運作,不需要額外的精力。
我認為抱持這種思想的公司屬於少數派。
我們將慢慢前進,等待社會的基軸從「金錢」轉移到「心靈」,與我們同類的公司數量增加,在社會中崛起的時代到來。
2006年秋